“打仗其实就是政治斗争的另一种方式。”克劳塞维茨在大概两百年前说的这话,在特朗普下令轰炸伊朗核设施那事儿上,真是体现得明明白白。
美国里头有好几股政治势力,对于要不要掺和中东那摊浑水,意见完全相反。
小布什当总统那会儿,新保守派势力开始冒头,跟军工企业和以色列的说客们走到了一起,他们使劲儿推动美国在中东多管闲事。而最近火起来的“美国优先党”,这可是特朗普的铁杆粉丝团,他们死活不同意美国再跳进新的战争火坑。
这些势力为了赢得特朗普的想法,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较量。
据当地媒体报道,就在轰炸事件发生的头几天里,特朗普总共开了两次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会。会上,军方给总统列了三个打仗的选择:一个是动静最小的方案,一个是中间档次的,还有一个就是最狠的,“大规模动手”的方案。
最后,特朗普决定采取一个既省钱又能赢得舆论大战的策略,他既能宣称成功摧毁了伊朗的核设施,又能让两边都适可而止,不至于再陷入另一场战争困境。
这种做法虽然巧妙地平衡了各方的利益,但显然不能让所有人都心满意足,而且也让这次轰炸的实际战果变得模糊不清。美国、以色列和伊朗三方都有自己的说法,都觉得自己占了上风。
但是,说真的,比起真相本身,特朗普政府做决定时背后的那些政治斗争其实更关键。这反映了美国里面那些互相掐架的政治势力,是怎么在特朗普的摆弄下勉强凑到一起,达到个摇摇晃晃的平衡,同时这里面还藏着新的麻烦呢。
1.自个儿闷头干
2025年3月25号,美国情报头头图尔西·加巴德,在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开的会上说了:根据这几年的观察,伊朗那边儿没使劲儿琢磨核武器的事儿。
2024年大选时,加巴德从民主党那边转了过来,给特朗普的胜选帮了大忙。现在,加巴德说的话,其实就是特朗普那边很多人心里想的,他们觉得孤立主义挺好,还急着想从中东的事情里抽身呢。
在特朗普阵营里,有不少“美国至上”的支持者,他们的观念和加巴德挺像的。比如MAGA运动的民间大佬班农、知名评论员塔克·卡尔森,还有副总统万斯、特朗普的私人代表史蒂夫·维特科夫这些大人物,他们都持有相近的看法。
维特科夫过去在纽约是搞房地产投资的,他和特朗普早就认识,关系很好,特朗普对他非常信赖。
维特科夫这人吧,虽然政治场上摸爬滚打的经验少得可怜,但特朗普一上台,立马就派他去跟俄罗斯搞关系,想打破两边的冰封状态。听说啊,维特科夫到了莫斯科,短短三个小时,就跟普京套上了近乎,成了朋友,还顺手牵羊,跟俄罗斯谈成了互换囚犯的事儿。
尽管俄乌事情最后卡壳了,可维特科夫还是特朗普的铁杆心腹,他搞外交时,一直都死死守着特朗普那套“美国第一”的规矩。
另外,特朗普也让维特科夫当上了中东事务的特使,他的任务是跟内塔尼亚胡政府打交道,还要和伊朗就核谈判的事情进行商量。
特朗普刚当上总统那会儿,维特科夫直接给内塔尼亚胡通了电话,施加压力,说要赶紧搞定加沙的停火事儿。他还说,要以美国官员的身份跑到加沙去,亲眼盯着停火协议的执行。
那时候,内塔尼亚胡政府真是急得不行,他们头头儿甚至还亲自跑到白宫去,想方设法地说服对方。
据《纽约时报》消息,特朗普好几次都没答应以色列5月份想要一起轰炸伊朗核设施的要求,他主张还是通过谈判来搞定伊朗核问题。
然而,尽管MAGA群体是特朗普核心选民群体里的关键一环,在民众中拥有很大的话语权,但他们在政治圈里的根基并不稳固,同时也欠缺处理政府事务的专业技能。
比如说,国防部长赫格塞思他确实在美军待过,但退伍那会儿只是个少校。他后来成了福克斯新闻的主持人,老聊军事上的事儿,就这么被特朗普给看上了。说到军事这块儿,他既没啥威信,专业知识也欠缺。
副总统万斯立场坚定,主张“美国为先”。关于美伊之间争论不休的“民用核能”问题,万斯在5月7日慕尼黑领导人大会上提前透露,白宫方面不反对伊朗保留民用核能,新的伊朗核协议意在帮助伊朗重新加入全球经济圈。
不过,副总统这位置更多是个礼节上的头衔,手里没啥实打实的权力。
以前的纽约房地产大亨,现在的美国中东事务特使维特科夫,在和伊朗进行谈判时也是碰了一鼻子灰。他尝试和伊朗方面沟通,但整个过程并不顺畅。尽管维特科夫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智慧,但这次谈判还是遇到了不少棘手的问题,让他倍感压力。
4月12号,美国和伊朗在阿曼碰头,开始了他们的第一轮对话。特朗普盼着两边能在两个月里头把事儿谈拢,可谈判的进度实在是慢得像蜗牛爬。
美伊两边商定把谈判时间往后挪了挪,定在6月15号开第六轮。可没想到,6月13号一大早,以色列没跟伊朗打招呼就直接动手了。
这事儿一下子就让美国成了众矢之的。特朗普得赶紧拿主意,到底要不要对伊朗动手,时间紧迫得很。
这时候,老百姓里的MAGA支持者赶紧劝特朗普,千万别掺和中东的战乱。
6月19号那天,特朗普的老朋友,那个MAGA运动的头面人物班农,走进了白宫,跟特朗普一起吃了顿午饭。有知情的人说,班农跟特朗普聊到,以色列那边的情报可能靠不住,“钻地弹”这玩意儿说不定不能按预期那样发挥作用。
吃完饭以后,特朗普自己说了一段话,让人记下来。接着,白宫管发新闻的卡罗琳·莱维特就对外宣布了,说特朗普把轰炸的事儿往后挪了挪,两个星期内他会拿定主意。
然而,随着情况变得越来越紧急,那些政治老练、手段高明的技术型官员开始崭露头角,显示出了他们的优势。这群人中,大部分是主张采取强硬军事行动的干涉派。
2. 插手干预
5月7号那天,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的安全大会上说了话,意思是伊朗可以搞点民用的核能。这话一出,美国那些支持以色列的人就坐不住了,开始有所行动。
隔天,老练的共和党参议员林赛·格雷厄姆和汤姆·科顿,在国会大楼开了场记者会。他们放出狠话,说要是这次伊朗核谈判没法做到“彻底拆掉核设施”,那这份协议就别想在参议院过关。
在美国,以色列的游说力量算是顶尖的,他们对上层政治圈的影响力非常大,不过到了基层,他们的控制力就没那么强了。
特朗普能当上总统,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新冒出来的、来自底层的MAGA群体支持。从他第二个任期一开始,特朗普做决定时,老是想着怎么让自己的那些铁杆选民高兴。
很多底层的MAGA支持者其实并不想让美国又去打仗,这样一来,以色列想要掌控这届美国政府就变得异常棘手。
但是呢,除了议会,军队里头那些新保守派的人也跟以色列走得挺近。就像现在管美国中央司令部的埃里克·库里拉(Erik Kurilla)将军,他就是这一派里挺关键的人物。
库里拉是从西点军校走出来的,他在小布什当总统那会儿,参与领导了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事。
2022年1月份,拜登总统挑中了库里拉,让他来当美国中央司令部的头儿。库里拉一上任,立马就忙开了,主要任务是收拾中东那边的恐怖分子,还得操心伊朗的核计划问题,另外还得叙利亚这些中东国家的动静。
2024年10月31号,特朗普在大选上快要赢的时候,库里拉接受了以色列国防军的邀请,去了以色列一趟。他们碰了头,聊了聊地区的安全战略,还有怎么一起应对问题这些事儿。
很明显,以色列这是为了不让总统选举的结果影响到美以关系,所以提前做了些防备工作。
特朗普当上总统后,他选了亲信赫格塞思来当国防部长,不过呢,在军队里的大官们中间,他还是没有多少自己信得过的人。
接着,特朗普把拜登政府挑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头头查尔斯·布朗给炒了,然后推选了已经退役的空军中将丹·凯恩来接替。这丹·凯恩可厉害了,他是美国头一个在被提名前还没到上将军衔的联席会议主席。
不过,特朗普对凯恩其实并不咋了解,选他当候选人也就是因为在第一任总统任期内,他俩在伊拉克碰了个头。这事儿也反映出特朗普能挑的人其实没几个。
CNN报道说,凯恩在军队里的路子挺不寻常的。他一开始是开战斗机的,后来一路升到了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。这人特别懂特种作战那一套,算是个技术型的头头,不过对政治那套不太感冒。
像库里拉这样主张新保守主义、军事上偏向强硬的派别,现在在美国军队高层还是挺有分量的。
据美国一家叫Politico的政治新闻网站报道,库里拉跟支持以色列的老资格议员林赛·格雷厄姆他们走得很近,在军队里头搞了个挺支持对伊开战的派别。这个派别差不多把航母战斗群、战斗机、轰炸机这些美国大军火力的调动大权都攥手里了。
库里拉的做法让那些把亚太地区看作重中之重的“美国为先”的人们很不高兴。有个五角大楼的官员在接受美国politico政治新闻网访问时,直接说了对库里拉有意见,他说中央司令部正在抢其他战区的军事资源呢。
6月12号,以色列突然对伊朗动手,没打招呼就开打了。这时候,特朗普还在那儿纠结呢,不知道该怎么办。好在五角大楼的那些军事大佬们站了出来,他们拍着胸脯保证技术方案没问题,这才稳住了局面。
据说,特朗普在要不要轰炸伊朗核设施的最后关头,三天里一直在战情室里头,跟凯恩、库里拉他们反复琢磨轰炸伊朗的那些具体技术活儿。
结果,那些技术型官员的打包票成了决定事情怎么走的关键,这让特朗普特别想轻轻松松赢得个大胜的念头占了主导。
6月21号那天,美国动手炸了伊朗的核设施,这可是头一遭。
这是一次各方利益都得到考虑,没有过度升级的军事行动。它的目的很简单,只要能让特朗普对外声称已经解除了伊朗的核危险,就算大功告成,同时还得努力避免陷入更大范围的战争泥潭。
说白了,这次行动的政治影响比军事价值要大得多。不过,因为这个目标,轰炸之后的效果评估就变成了一场各有各理的纷争,谁都说服不了谁。
3.真假难辨的罗城门事件
那天,关于美国打算怎么对付伊朗的各种消息,从四面八方“传”了出来。
大卫·弗里德曼,他之前当过特朗普第一届政府的美国驻以色列大使,在推特上说,美国可能会往福尔多扔几个“炸弹之母”(MOAB),把那里的核设施给炸了,然后就走人。
但其实,美国军方心里最提防的泄密大户,是特朗普本人没错。
《纽约时报》有报道说,轰炸计划进行的时候,有个军方的大佬私下吐槽特朗普,说他是“行动安全的头号大敌”。为了这事儿,美军的高层可是费了不少心思保密,不停地放出假消息迷惑外界,好把真实的行动给遮掩起来。
袭击事件后不久,有俩知情人跟媒体透露,美国私下里跟伊朗通了气,说这次袭击会被摆平,以后也不会再搞这种袭击了。
特朗普这么做,明显是想管住轰炸伊朗可能引发的火爆反应,免得战事闹大。不过,他这一手却让民主党和那些媒体炸了锅,说他提前给伊朗打了招呼,让对方有了足够的时间做准备。
轰炸一完事儿,特朗普立马跳出来说,他们已经“搞定伊朗的核问题”了,算是拿了个“超大号”的胜利。
不过,没过多久,CNN爆出了一条独家新闻,说国防情报局不小心把一份内部评估报告给泄露了。这报告里头讲,美军那波攻击并没能让伊朗的核计划伤筋动骨,也就仅仅让核项目的进度慢了下来几个月。
这篇报道里,有知情人士透露说,伊朗的离心机大都“没啥大损”,并且大部分浓缩铀早在美国空袭前就已被从那些地方搬走了。
这起信息泄露的事儿把特朗普惹毛了,他火冒三丈地指责那些偏向民主党的媒体,说它们报道的都是瞎扯的新闻。
情报头头图尔西·加巴德,之前因为说伊朗没拼命搞核武器,被特朗普给怼了。这回她自个儿站出来给特朗普撑场面,说最新的情报显示,伊朗的核设施被搞得一团糟,要过好几年才能缓过来重建。
这次美国对伊朗核设施的轰炸,结果咋样,现在成了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的话题,而且由这事儿引发的各路势力争斗,才刚刚拉开序幕。
因为怕以色列又用老办法,把美国卷进战争里,不少“美国为先”的人开始呼吁,得把特朗普身边那些亲近以色列的人给清理掉。
有人说,中央情报局的头儿约翰·拉特克利夫,还有那个中央司令部的指挥官库里拉,俩人简直就是以色列的代言人。
这俩高层官员,拿着摩萨德和以色列军方给的假消息,就直接去找特朗普,想让他更积极地掺和到以色列的战争中,而且还没跟总统说实话,没提这些消息是哪儿来的。另外,以色列还老想说服特朗普,让他点头除掉哈梅内伊,这样一来,美国和伊朗之间就连和谈的可能都没了。
MAGA阵营的人还把矛头指向了白宫幕僚长苏西·威尔斯,说她不让那些反对攻打伊朗的官员见特朗普。
福克斯新闻站队右翼,被批评说变成了给以色列打广告的平台,还左右了特朗普的决定。
特朗普团队因为对袭击伊朗这事儿看法不一,现在内部开始闹矛盾,互相指责。有的人还直接站出来说,万斯当总统也挺好。这事儿说明,MAGA这伙人已经是个有立场的政治组织了,不再是光围着特朗普转的粉丝小圈子了。
这种转变预示着,往后就算特朗普淡出舞台,MAGA阵营也会成为美国政治圈里一股不能小觑的政治势力。
这场由特朗普搞起来的政治风波,现在越来越不靠他那个人了,自个儿有了站稳脚跟、长久下去的劲儿头。
广州证券公司配资一览表最新,股票开通杠杆,交易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